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陶然)12月30日,记者从市科协获悉,今年来,郑州市科协科学谋划、高效推动,创新探索出“科学教育同部署、科教团队同培养、科普资源同开发、科普知识同传播”的“四同”协进路径,全面助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厚植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土壤,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多部门联合,科学教育同部署。联合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实“双减”工作部署,用好科普场所,推出优质资源,做强品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健全市域科学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已构建起以郑州科技馆为基点,发挥平台队伍、资源支撑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建立“馆校结合”试点区2个、示范校12所、合作校80所。
多层次教研,科教团队同培养。打造高素质科技馆展教队伍。在馆内,通过导师制、项目制教育活动来提升科普展教队伍展教水平,形成了“20名科技辅导员+30名科学老师”的高水平、专业化科普展教团队;在馆校,借助“国培计划”、联合教研、双师课堂来指导馆内科普展教队伍和学校科学教师水平提升;在馆际,建立黄河流域科技馆联盟、中部六省科技馆联盟,举办全国性教师培训活动,培养全省17个地市、82所中小学校115名优质科教人才。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320期,培养科学老师25600名。
多方位实践,科普资源同开发。抓住优质资源开发关键,结合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特点,汇聚科技辅导员、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研组、科学教师团队智慧力量,对照《课标》开发出8大系列13个主题课程和“双减”特色课程1300余项,覆盖学前至初三阶段,打造“生命科学、天文探究、科学探究”专属工作室,探索出了可展示、可参观、可活动、可研讨的“馆校合作”助力“双减”模式,受到全国政协科教文体委调研组和教育部调研组好评。
多媒介矩阵,科普知识同传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网站等媒介,构建立体科普传播矩阵,实现线上线下科普服务的全面覆盖,营造社会科普大格局。截至目前,市级以上媒体报道郑州市科普助力“双减”活动68次,微信微博浏览量达500万,创新打造的“奇趣郑科馆”栏目、融媒体节目《奇妙吧科学》推文超600篇。
【来源:中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开云(中国)取得联系,开云(中国)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