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发生新型骗局,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求职者支付培训费。受害者多为年轻求职者,损失金额不等。警方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招聘信息。
本文目录导读:
【导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惠州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近期频发新型骗局,给市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将为您揭秘惠州最新骗局,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共同守护财产安全。
惠州最新骗局案例一:虚假投资理财
近年来,虚假投资理财骗局在惠州频发,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广告、高额回报的诱惑,诱导市民投资所谓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新型投资产品,实则这些产品均为虚构,一旦投入资金,便血本无归。
案例回顾:
市民张先生看到一则投资理财广告,声称投资“虚拟货币”可高额回报,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张先生按照指示操作,投入了10万元,不久后,平台突然关闭,张先生意识到被骗,报警求助。
防范措施:
1、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
2、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3、投资前,详细了解平台背景、资质等信息;
4、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惠州最新骗局案例二: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诈骗手段,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官方机构,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市民缴纳罚款、保证金等费用。
案例回顾:
市民李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机关,称李女士涉嫌一起诈骗案件,需要缴纳保证金才能证明清白,在缴纳1万元保证金后,李女士发现被骗,报警求助。
防范措施:
1、遇到此类电话,不要轻信,立即挂断;
2、核实对方身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3、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等;
4、如遇诈骗,及时报警。
惠州最新骗局案例三:虚假招聘信息
虚假招聘信息在惠州也时有发生,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高额薪资、轻松工作为诱饵,诱骗市民投递简历,然后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
案例回顾:
市民王女士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声称月薪过万,工作轻松,在投递简历后,王女士接到电话,要求缴纳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在缴纳费用后,王女士发现被骗,报警求助。
防范措施:
1、选择正规渠道寻找工作,如招聘网站、企业官网等;
2、核实招聘信息真实性,避免陷入虚假招聘陷阱;
3、投递简历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透露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4、如遇诈骗,及时报警。
惠州最新骗局案例四:网络购物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在惠州也屡见不鲜,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商品信息,诱导市民购买,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发货或退款。
案例回顾:
市民赵女士在一家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款手机,支付后却发现商家已将店铺关闭,赵女士意识到被骗,报警求助。
防范措施:
1、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物;
2、仔细核实商品信息,避免购买虚假商品;
3、保存交易记录,如遇到诈骗,便于维权;
4、如遇诈骗,及时报警。
【面对惠州最新的骗局,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警方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举报诈骗线索,共同打击诈骗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此,祝愿广大市民财产安全,远离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