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阳江荣膺中国 “幸福宜居之城”;最近,阳江再次在央媒《瞭望东方周刊》“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网络调查候选名单中靠前上榜。
其实,早在2011年,由国家统计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问卷调查活动中,阳江就获得过“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幸福感,并非和经济的发展、地域的广袤成正比,很多大都会的居民,对自己的城市未必有认同感。
阳江作为国内四线城市中的“小青年”,地盘不大,经济人口不“豪横”,在粤东西北也不算最显山露水,但这里的人民,有着“阳江贵地永无忧”的性格特质,民风淳朴、悠然自得、乐观豁达,对自己的城市有着很深的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
阳江的文化自信、环境自信、前景自信由何而来?让开云(中国)一起探寻幸福阳江的奥秘!
城市坐标的“新贵”
阳江,古称鼍城,1988年2月,阳江经国务院批准,撤县立市,人口300万,居广东第18位,陆地面积8006平方公里,占全省4.43%。地处北纬21o28'45"至22o41'02",热带和亚热带之间,海洋气候平衡冬夏,漠水之阳,四季如春,尽得山、海、泉、湖、林、洞之大美,兼具山珍、河鲜、海味物产之精华。阳江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交汇处,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拓展的第一座城市,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成员城市。
阳江以往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无论在粤西或紧靠珠三角,都是区域“小跟班”,但当前面临多重国家战略机遇期叠加的利好,临港腹地成为香饽饽,阳江呈现出左右逢源的地缘优势。
身处大湾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阳江被定位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的“近水楼台”,为大湾区提供产业和生活支撑的“六大重要基地”。
阳江,朝气蓬勃的城市气质,因为年轻,所以蓬勃,虽然城市体量和工业堆头不大,阳江人没有地区“老大”情结,却有融通四海的豪迈与自信,人均GDP长期稳居粤东西北首位,是广东地市中妥妥的“斜杠青年”。
在网上一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刀剪之都、中国南海渔都、中国调味品之都、中国“香谷”等名片,构成了人们对阳江的初印象。
每个年轻,都经历孕育。南越先贤曾在此融合俚汉,冼夫人、冯盎将军维护民族团结,“舍小义取大义”,拥国抚民的千古英风仍在漠阳大地照拂。阳江世代传承着独有的方言“阳江话”,同时还兼有十几种方言。古往今来,时空和地缘的影响下,阳江人处变不惊,贵地无忧、安居乐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阳江人向海发展,自强不息,开放兼容,在没有国营重工业的底子上另辟民营产业江山,“双循环”发展铸就“中国刀剪之都”,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希望之城。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阳江勇开新局,尽得大湾区强辐射的后发先至之机,多个千亿产业集群蓄势腾飞。未来,这里将是“国际风电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九山灵秀 七湖缀城
都说家乡好,好山好水好风光,而阳江,就是这样一个“三好”城市:
东有紫罗山,西有鹅凰嶂,北有天露山、云雾山脉,南有龙高山、草王山扼守海门,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理格局。母亲河漠阳江纵贯全境,全长199公里,江水终年丰盈,也是广东泾流系数最大的河流;阳春花滩林场,阳东东湖是千岛之湖,还有市区鸳鸯湖、漠阳湖、北湖和阳春、阳西的东湖、西湖等。
山环水抱的地理,滋养着鱼米之乡,既储水利农,也点缀着城市之光;凌霄洞府、玉溪三洞、石林奇峰、崆峒歌台、马兰晨炊、鱼王唱晚……璞玉深藏,历经百万年沉淀,星罗棋布,宛如百里画廊,在新一轮旅游开发中将释放全域能量,每处皆可入画,不遑多让,虽不算遗世独立却错落交辉,终日看山不厌山,唯上仙视觉才可尽揽。
说起高山草原,人们会想到呼伦贝尔、江西武功山,却鲜有人知道阳春鸡笼顶。这里有获省旅游专家赞誉的万亩高山草甸,主峰海拔1280.5米,山高不陡,履而平阔,得草原之无际,山之象形,亚热带高山四时光景各不同:天幕瞬间撕开,云海变幻莫测;百岁珍稀毛棉杜鹃如伞如盆栽;视觉可仰可俯可远可近观;一山烂漫作画壁、一花独放点绿茵。
大海的神奇馈赠
放眼全国,或山或海,或美食或文化,得其一而优的地方何其多。而阳江,要素最全,禀赋皆上乘,海岸线长458.6公里,宜港海岸线长39.1公里,金山银海,江河港湾,是鱼和熊掌可兼得的地方。
海陵岛获誉无数,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中国十大宝岛”之一、广东唯一滨海类国家级5A景区,是旅游品类最多元、旅游设施最健全的地方之一。
阳江有40多个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还有众多小岛屿,旅游开发潜力可期。海里冲浪,银滩漫步,听海浪与轻音乐的交响,看开渔百舸争流,是最幸福的旅行。
海陵岛的十里银滩,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被誉为亚洲第一滩,总长9.7公里,平均阔度150米。
随着海陵岛大桥的开通,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港大桥的建设,交通“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将使珍珠湾、石塘湾、蓝袍湾、河北湾、南山海湾、白沙湾、福湖湾、月亮湾等优质沙滩串珠成链,蓝图尽显。
北纬22°的阳江气候宜人,浴场旺季相对较长,水清沙细,沙滩质量国内首屈一指,未来几十年都不乏开发新爆点。
东平镇和沙扒镇,是广东渔家风情镇,滨海旅游的“新宠”,大澳渔村名列广东历史上十大港口之一,俗称“十三行尾”。
近年来大澳渔村被评为中国古村落、国家级最美渔村,是国内仅存的保护完整的疍家古民居群,建有全国首个民办渔家民俗风情馆。此外,南海(阳江)开渔节、增殖放流活动、疍家婚嫁、咸水歌等民俗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海陵岛被赞马拉松最美滨海赛道。
阳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港及水陆货物集散地。2007年,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在阳江海域整体打捞出水并被安放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没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文物最多的远洋贸易商船,被誉为“海上敦煌”,是中国古代海洋史研究上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国最“蚝”的地方
“南海渔都”“海洋牧场”“深海渔仓”……阳江海洋捕捞产量长期稳居全省首位,水产品总量位居全省前2。全市有七大渔港,其中闸坡、东平渔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沙扒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已建成青州、大镬、大树岛屿三个深水网箱产业园区。
阳江人就好那口从海里窜出来的新鲜感,食要鲜蹦活跳、当晚回港的晚水鱼。阳江人的餐桌,那叫轰轰烈烈:当地管腌制一夜的咸鱼叫“一夜情”,咸鱼片和鲜鱼片搭配出“生死恋”,把油炸盖苏文叫“干柴烈火”!海胆饭、膏蟹饭、马鲛饭、大乌饭……鱼米满仓,吃得自由才是最实在的幸福。
众多河流出海口,尽是肥沃的冲积滩涂,阳江漫长海岸线上,生长着约1.8万亩红树林。阳西县洋边洋,是蚝类、鱼类、珍稀鸟类天然庇护所,红光村是“中国蚝乡”,豪光村龟岛是白鹭天堂,鸡乸丆村是广东最富裕渔村。品着全蚝宴,赏着蚝歌唱晚,林中万鹭堆白雪,天边夕照映蚝乡,生态和谐就是幸福。
物阜民丰 生活多彩
阳江是广东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阳江三宝:刀剪、漆器、豆豉,是人们的生活必备。“阳江刀,世界厨娘好帮手”。国内每十把刀就有七把来自阳江,出口量也占全国八成,是名副其实的“刀剪王国”,囊括了中国刀剪之都等10多个荣誉称号,市场覆盖国内和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阳江,东西南北中,都有刀企的分布,远超1500家,是连结千家万户的民生支柱产业。当前,国内三大著名品牌十八子、王麻子、张小泉齐集阳江。新冠疫情影响下,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双循环”发展游刃有余,全线飘红,离不开这方产业沃土,见证新时期阳江人文精神。
阳江漆器年代久远,驰名中外三百年,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拥有漆器嫁妆的“五大件”,就是当年的大户人家了。新时期,这个传统手工业,以漆画和漆艺等形式获得新生,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意产品深受家居装饰市场欢迎。
阳江豆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山珍海味,佐料有我”,不论奉什么主,不喧宾夺主,百搭百变,好豉不变。阳江豆豉自明末开始传承至今,是调味佳品和食品加工的理想原料。
近年来,阳西县积极培育调味品上下游配套产业,引进了世界500强卡夫亨氏、厨邦、美味鲜、味事达等45个食品产业项目,建成后年产能达到230万吨。“阳西道路绕一绕,全国餐桌没味道”,这句坊间玩笑可以反映“阳江味道”的重要地位,2018年,阳西被授予“中国调味品之都”称号。
阳江还是中国风筝之乡,南国风筝场举办过多届国际风筝节,各种赛事取得辉煌战绩。
一水阳江 星耀全国
气象人才,阳江为盛。气象泰斗曾庆存院士领衔的阳江气象大军;岭南派书画巨匠关山月画出祖国江山如此多娇;何士德曾用新四军军歌激励中国革命奋勇前进;陈醉的《裸体艺术论》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填补空白、开拓领域的里程碑意义;许鸿飞雕出富态女人的乐观自信和美好生活向往;郑源唱出爱的一万个理由……还有岭南诗人阮退之、当代语言学家黄伯荣、油画家苏天赐、书法家吕如雄、作家林贤治……
一水阳江才百里,一方水土一方人。阳江名人巨匠不少,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和诗书画、雕刻、音乐艺术等方面,可见阳江底色是生态大美之城、幸福自由之城、灵感创作之城。漠阳才子把家国情怀、故乡之恋、山水之美、生活之爱糅进每个智慧的闪光、每个艺术作品的雕琢里。
城市有温度 人民享安康
平安是发展的基石,一座城市的安全感决定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2007年底,阳江成为全国扫黑除恶行动最早、最坚决的城市,阳江人民从黑社会肆虐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迎来城市的华丽转身和蝶变。2008年,阳江核电首台机组正式动工,阳江被评为“中国平安城市”,是当年广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0年“9·21阳春特大洪灾”中,基层干部发挥应急处突关键作用,“生命的铜锣”“逃生的竹梯”等成为央媒报道阳江应急的重要经验。以2018年强台风“山竹”为背景创作的阳江抗洪MV《誓要找到你》,点击量超过34万……
这样的典型事件让人民群众滋生温暖感、安全感、幸福感。2011年,阳江通过群众问卷调查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近年来,阳江着力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阳江”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宜”之城 希望之城
如果说2010年阳江人的幸福感,是源于扫黑除恶的大快人心、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的感恩之心,那么当前的幸福感,则源于人民群众对城市更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和信心。
阳江人正豪情满怀,按照省委赋予的“两个定位”战略要求,坚持“向海发展、工业立市”,加快建设“三大体系”。对接融入“双区”,支持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的戏份越来越重。
世界风电看中国,中国风电看广东,广东风电看阳江。阳江海域已发展为“风车森林”和海洋牧场,一座拥有多种清洁电力能源集群的国际风电城呼之欲出!
同时,合金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加速起飞,每个阳江人都在享受城市发展速度之变带来的幸福感。
当前,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全省,2019年至2020年,增速连续8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
在未来,从阳江出发,列车最快3.3小时可达上海,4.5小时可达北京,实现一天便捷往返的商务之旅……
抓住国家和省战略调整的机遇期,得到湾区的正向辐射,阳江避免落入“马太效应”,以己所能,对接湾区所需,错位发展,因时而变,以变适变,正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崭新开放的奇迹之城。在这个建设进程中,党是引领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天空中永恒的那“一抹红”。
人民是城市的英雄,他们既是美丽阳江的缔造者,也是幸福阳江的感知者;
没有人会拒绝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没有人会嘲笑一群自信自强的城市建设者;
来自北纬22°的幸福,值得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