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病历管理规定强调病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求病历内容真实、完整、准确,确保患者隐私保护。电子病历系统推广,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提高病历质量,以保障医疗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病历作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记录,其规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对病历管理的规定进行了全面升级,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本文将为您解读最新的病历管理规定,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病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病历,又称病案,是指医疗机构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活动进行的记录,病历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对病历的收集、整理、保存、使用、归档等一系列活动,病历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医疗质量:病历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医疗质量。
2、保障患者权益:病历是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患者维权。
3、促进医疗科研:病历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4、便于医疗管理:病历是医疗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工作的基础。
1、病历书写规范
(1)病历书写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
(2)病历内容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康复措施等。
(3)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
(4)病历书写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完成。
2、病历保存和管理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历保存制度,确保病历的完整、安全、可追溯。
(2)病历保存期限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一般不少于30年。
(3)病历保存应当采取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电子病历应当符合国家电子病历标准。
(4)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病历进行清理、归档,确保病历的有序管理。
3、病历使用和查阅
(1)病历主要用于医疗活动,未经患者同意,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历查阅制度,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查阅病历。
(3)查阅病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泄露患者隐私。
4、病历信息化管理
(1)医疗机构应当推进病历信息化建设,提高病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电子病历应当符合国家电子病历标准,实现病历的互联互通。
(3)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电子病历安全管理,确保电子病历的完整、安全、可追溯。
最新病历管理规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1、提高病历书写能力: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病历书写规范,确保病历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加强病历管理意识:医护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病历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病历管理规定。
3、提高病历信息化水平:医护人员应当积极学习电子病历知识,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4、保障患者权益:医护人员应当尊重患者隐私,依法保护患者权益。
最新病历管理规定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学习、严格遵守病历管理规定,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病历管理,确保病历的完整、安全、可追溯,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