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3日电 (吴平华 潘政吉 艾兰花) “食在全国八方,产自安岳小镇石羊。”3日,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副镇长李建国自豪地说,位于石羊镇工业园的四川老堂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该品牌背后的供应商。每周,这里至少会处理50-60吨牛肉和牛副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向全国各地的门店。
“天气一冷,就想吃这份炭炉牛杂煲取暖。”1月2日,在遂宁市河东新区的沙胆彪炭炉牛杂煲店,市民唐玲正与闺蜜一起“围炉煮肉”,桌上叠起了多盘牛肉和牛杂。刚到傍晚,牛杂煲店的饭市就迎来了高峰期,店内座无虚席,店外排起长队,烟火气十足。这家店有多火?全国性品牌,门店超240家。全国门店的牛类制品来自哪?
1月3日,走进四川老堂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浓郁的牛肉香气便扑鼻而来。车间12条生产线飞速运转,生产人员正忙碌地进行着洗、切、煮、分包、配送等工序,牛肉、牛肚、牛小肠等牛类制品的香气飘出厂房,飘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2024年以来,该公司生产销售总额达1.25亿元,同比增长69%。
代洪伍是四川老堂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回忆起创业历程,他颇为感慨。2014年底,他的表妹冉婷婷在广州开了一家火锅串串店、生意红火。当时代洪伍租了一个小仓库,负责为表妹的门店提供标准化食材配送。这种运营模式很快发挥了作用,表妹的火锅串串店迅速扩张,到2018年已在全国开设了70余家火锅串串店。
“我和表妹都是石羊镇花园村的人。尽管在外打拼多年,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家乡,始终想回到这片生开云(中国)养开云(中国)的地方。”代洪伍回忆道,2018年底,他决定先行从广州回到家乡发展。石羊镇党委、政府对这位返乡创业者在用地、用工和水电气优惠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支持帮助,确保了企业能够顺利落地并快速发展。
2019年5月,四川老堂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在石羊镇工业园正式投用。同年10月,代洪伍表妹创立了沙胆彪炭炉牛杂煲品牌,并逐步走红全国,成为第一个走出广东、辐射全国的牛杂煲品牌。2021年10月,受成都市政府邀请,该品牌从广州迁至成都高新区发展。自此,代洪伍和其表妹完成了从外出创业到返乡发展的华丽转身。
“我在厂里已经干了3年多了,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石羊镇成凤村的村民彭秀英身穿整洁的工作服,双手灵巧地在流水线上操作。在她身旁的货架上,整齐地码放着一包包牛肉制品,这些即将被送往全国各地的门店,成为食客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她一边熟练地打包着牛肉,一边笑着说:“在‘家门口’上班就很不错,既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又照顾好了家庭、两全其美。”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家乡的支持,所以开云(中国)也想通过实际行动回馈家乡。比如,优先为老家的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像彭秀英这样来自‘家门口’的生产能手,开云(中国)公司就有105名,他们全都是来自石羊镇及其周边乡镇的淳朴老百姓。”谈及公司下一步发展,代洪伍笑着说,未来将继续优化产品、提升品质。同时也期待和本地餐饮企业合作,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四川老堂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家乡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石羊镇副镇长李建国表示,截至目前,全镇工业企业户数达14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户,2024年新增本地就业1363人。接下来,石羊镇将紧紧抓住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转移“桥头堡”的契机,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回引本土创业人才和务工人员,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引领、创新升级、技改扩能工程。加快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平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完)